首页 > 最新动态 > 守护瑰宝 | 广州中山纪念堂2024年文物保护全纪录
最新动态
守护瑰宝 | 广州中山纪念堂2024年文物保护全纪录
2025-01-132
守护瑰宝 用心用情


见证2024 开启2025





时光镌刻记忆,历史传承精神。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广州中山纪念堂在文物保护的征程上砥砺前行,秉持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担当,全力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在修缮、监测、研究等方面孜孜不倦,辛勤耕耘。



01

匠心独运 传承历史使命




秉持匠心,铸就精品

2024年,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精心组织开展了25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屋面修缮工程。以工匠精神雕琢,用“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强调安全文明施工,铸精品工程。在整个修缮过程中,始终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扛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治责任,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和主管局的指导下,在各方专家的支持下,精确反复论证,确保修缮方案的权威与科学,以钉钉子精神反复推敲修缮工艺,破解修缮难点,保持在珍视敬畏中做到精确施工。



以修促用,活化传承

以本次文物修缮为契机,举办了穗港澳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交流论坛,联合广州电视台制作专题纪录片《华堂焕彩》,讲好文物保护故事,做好文物活化利用文章。



“修缮不打烊”彰显责任担当

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在确保施工安全前提下,修缮期间中山纪念堂向市民游客如常开放,开创历次大维修先河。在施工期间,主体建筑共接待游客107万人次,举办文艺演出158场次,实现安全施工零事故,游客零投诉。




02

科技赋能 筑牢安全防线



沉降倾斜观测:精准把脉建筑状态

继续开展对主体建筑、南门楼、东西附楼的沉降观测及旗杆的倾斜观测,及时掌握文物建筑及构筑物的状态。

预防性监测升级:全方位守护建筑健康

继续完善预防性保护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原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单位在主体建筑主要受力构件?屋架钢结构及南门楼布设33处监测点位。监测内容包含沉降?倾斜?裂缝?挠度?应力应变等,进一步完善中山纪念堂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弥补人工巡查及定期沉降监测等监测手段的局限性。

同时,委托专业单位,在屋面修缮施工期间于八角亭钢结构上布设传感器, 实时监测钢结构情况,保障施工期间建筑安全?

结构检测与地下水位监测:夯实保护基础

开展主体建筑首层走廊平台的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工作,为后续修缮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利用布设的深层水平移监测点及地下水位监测点,持续监测土体扰动及地下水位情况,掌握松木桩基础环境动态。


数字化测绘:开启智慧保护新篇



开展中山纪念堂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及测绘工作,完成高精度三维扫描测绘工作,并整合生成建筑数字孪生模型,为下一步各项文物保护运用工作打下基础。


03

开拓进取 引领行业前沿



参与标准制定 树立行业标杆

参与编制的《建筑运维期结构安全数据模型技术标准》顺利通过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并正式对外发布。该技术标准以中山纪念堂作为示范应用,通过在平台上建立项目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信息,为中山纪念堂的结构安全研究及宣传展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类似建筑的结构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数字化课题研究 荣获行业殊荣

牵头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体系研究及应用课题”,通过集成HBIM(历史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多元自动化监测及大数据分析预警技术,探索构建广州中山纪念堂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预防性保护系统,实现对文物建筑结构安全情况的准确、及时掌握。该课题获得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堂校合作 携手迈向新征程



与广州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把脉领航,在抗震防灾安全性、结构的耐久性、纪念堂的建筑功能和建筑文化以及数字化智慧监测维护和展示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推动纪念堂预防性保护工作踏入崭新阶段。

编制保护方案 守护历史名园

编制《中山纪念堂历史名园保护方案》。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开展园区总体保护方案的编制,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古树与古建筑共存保育研究成果国内领先

进行“古树与古建筑共存保育”研究工作,主持开展的“文物建筑近距离的古树名木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经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成果评价。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4年的努力

是广州中山纪念堂

守护历史文化的坚实步伐

展望2025年

纪念堂将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工作

不断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

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

让中山纪念堂成为

历史文化传承的闪耀灯塔



中国公园协会

中国公园协会微信公众平台是中国公园协会全力打造的中国权威的城市公园新媒体平台。

如果您有关于园林、公园的相关问题或建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性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1017711987@qq.com

转载来源:广州中山纪念堂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