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获评北京市东城区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最新动态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获评北京市东城区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2024-11-234

喜报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优秀项目评选申报工作。中国美术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中国海关博物馆5个基地报送的项目为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去年,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2023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将旧址打造成为红色文化集聚承载地。

近年来,公园更加鲜明、更加精准地聚焦青少年群体,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采用实景课堂、研学实践、学术研究等形式,盘活红色“家底”、梳理红色“脉络”,努力为青少年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





筑牢“红色堡垒”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大环境”



2021年10月起,中山公园充分发挥来今雨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打造“我心中的少年中国”红色品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团体,制定个性化服务菜单,开设青少年红色实践课堂。

·开设“我心中的少年中国——红色精品微课堂”活动。带领青少年“打卡”来今雨轩革命旧址,感受中国共产党早期进步人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使命。

·组织“我心中的少年中国——红领巾讲红色故事”主题志愿讲解活动。在重要节点,积极做好青少年红色文化志愿讲解培训与服务展示实践。

·开展“我心中的少年中国——红色研学”主题实践活动。整合链接公园中所有红色地标,组织青少年在公园中寻找红色印迹。






激活“红色细胞”

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



纵向衔接突出连贯性与递进性,横向联动开展跨学科融合,构建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大课堂”,是中山公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

2024年,公园持续深化“我心中的少年中国”红色品牌。与东城区教委对接,为中小学校提供拓展实践教学资源,通过自主设计手册和教案,开展“大思政课进校园”活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

公园讲解员以来今雨轩红色文化为依托,结合公园历史与旧址内主题展等内容进行讲授,通过生动多样、寓教于乐、深度体验的教学模式,将爱国主义课程送到学生身边,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截至目前,公园共开展3期“大思政课进校园”实践活动,为3所学校的2000余名青少年实境交融开展课程教学。






延伸“红色手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覆盖”



中山公园坚持保护传承与有效利用相统一、加强创新思维赋能,构建“报、网、端、微、屏”多元化传播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跨旧址构建红色矩阵。突破物理边界,携手北大红楼、中法大学等革命旧址开展“云游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等活动,由点及面,实现区域内红色资源共享、双向联动。

多角度拓展影响路径。针对革命旧址的点位特色,持续丰富餐饮、文创等文化供给。公园以来今雨轩的历史故事为依托,创新推出《我与来今雨轩》手札本、今雨五色包包糕、“少年中国”帆布包等红色文化系列文创产品,打造红色IP文化品牌,深受青少年游客的喜爱。通过将“中山红色记忆”带回家,扩大公园红色文化传播辐射力。

联动式提升传播效能。借力新华社、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官媒,邀请来园拍摄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情况;与北京日报联合策划推出《京直播 国庆游园追寻红色记忆:打卡中山公园》节目。同时联动公园自媒体矩阵,通过微信发布公众号文章、微博开设红色游直播、抖音编辑制作视频等方式,打造全面覆盖、多维立体的宣传网络,将红色文化内涵以可视、可听、可感、可触的样态呈现给群众。




      未来,中山公园将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心育人,培养红色文化传播人才队伍、深耕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持续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宣教形势,持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公园协会

中国公园协会微信公众平台是中国公园协会全力打造的中国权威的城市公园新媒体平台。

如果您有关于园林、公园的相关问题或建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性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1017711987@qq.com

转载来源:北京市中山公园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